糖心vlog官网

践行“八礼四仪”,提升文明素养——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
日期:2015-03-10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践行&濒诲辩耻辞;八礼四仪&谤诲辩耻辞;,提升文明素养

&尘诲补蝉丑;&尘诲补蝉丑;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

 

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,规范学生的行为礼仪,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,经学校研究决定,于3月份&尘诲补蝉丑;&尘诲补蝉丑;4月中旬开展以&濒诲辩耻辞;践行&濒蝉辩耻辞;八礼四仪&谤蝉辩耻辞;,提升文明素养&谤诲辩耻辞;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。为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,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、丰富德育活动和深化糖心vlog官网教育教学改革,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,结合学校实际,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: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《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》和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》为指导,以&濒诲辩耻辞;践行&濒蝉辩耻辞;八礼四仪&谤蝉辩耻辞;,提升文明素养&谤诲辩耻辞;为主题,以&濒诲辩耻辞;说文明话、做文明事、当文明人&谤诲辩耻辞;为活动宗旨,以校园礼仪(坐、立、行、形、言)为突破口,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,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,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,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,营造积极向上、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。

二、领导小组

 长:潘晓群

副组长:刘正生

 员:吕庚圣、杨国庆、周勇、叶国俊、施文龙、徐辉、

黄薇、马太平、丁爱华、王金如、王叁圣、蔡兴华、

叶开进、朱丽、丁焱、卞红霞、蒋秋香、万玮琳

叁、活动方式

1.围绕活动主题,充分利用电子大屏、校园广播、橱窗、布告栏等形式,大力宣传,积极营造知礼仪、讲文明的浓厚氛围。

2.学工处、团委发出&濒诲辩耻辞;践行&濒蝉辩耻辞;八礼四仪&谤蝉辩耻辞;,提升文明素养主题活动倡议。各系(部)召开师生动员会,组织学习活动实施方案。

3.以班级为单位学习《中学生守则》、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、《文明礼仪读本》等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和规范。

4.通过&濒诲辩耻辞;家长委员会&谤诲辩耻辞;、&濒诲辩耻辞;家校通&谤诲辩耻辞;等渠道,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,充分发挥家长&濒诲辩耻辞;身教胜于言传&谤诲辩耻辞;的作用。

5.&濒诲辩耻辞;校园之声&谤诲辩耻辞;广播站开办&濒诲辩耻辞;文明校园&谤诲辩耻辞;系列报道,宣传报道活动进展情况,宣传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事例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感化、教育学生。

四、活动内容

(一)各系(部)、班级对照&濒诲辩耻辞;八礼&谤诲辩耻辞;要求,自查自纠,查找问题并及时整改。

1.餐饮之礼:讲究卫生,节约用餐。就餐时不大声喧哗、不剩饭、不剩菜;保持餐桌、地面整洁;外出就餐,不将饭盒、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带入校园;严禁在校园内酗酒、吸烟。

2.仪表之礼:面容整洁,发型自然。不染发、不烫发,男生不留长发;不佩戴项链、耳环(钉)、戒指等饰物;衣着不过于暴露,不追求名贵服饰。

3.言谈之礼:用语文明,不说脏话粗话,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;遇见师长主动打招呼,使用敬语,不直呼其名;在校园和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。

4.行走之礼:上下楼梯靠右行,不上跑、不下跳,不并排前行,不推挤;校园内严禁骑车,进出校门下车推行;上课及课间进出校门,需佩戴胸卡并出示班主任开具的出门证。

(二)各系(部)、班级围绕活动主题,开展&濒诲辩耻辞;五个一&谤诲辩耻辞;活动。

1.组织一次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;

2.出一期专题黑板报(手抄报)

3.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心得体会;

4.开展一次&濒诲辩耻辞;我身边的不文明现象&谤诲辩耻辞;大调查,形成书面材料;

5.推荐一名&濒诲辩耻辞;文明礼仪之星&谤诲辩耻辞;。

五、检查评比

(一)系(部)、班级自查自纠。(第一、二周)

(二)学校值班、安管办、学生会日常检查。

(叁)保卫科加强校园巡视。

(四)学工处、团委专项检查、评比。

1.深入班级,检查学生着装、发型。(第叁周)

2.黑板报(手抄报)评比。(第四周)

3.各系(部)推选510篇文明礼仪教育体会征文参加校级评比。(第四周)

4.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观摩评比。各系部在系部评比的基础上,推选2个优秀主题班会参加校级观摩评比。(第五、六周)

5.开展文明礼仪规范知识测试。(六周)

六、总结表彰

活动结束后,学工处、团委根据《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细则》对各班级开展情况、取得实效进行综合考评,表彰奖励。

七、活动要求

1.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。各相关职能科室须密切配合,科学规划,加强检查、督导,并将结果通报。

2.各系(部)、班级应积极行动,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活动,求真务实,切实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委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0一五年三月十日   

 

 

【打印本文】

手机扫描访问